教育部發布有關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的規定,出臺這一規定的目的在于培養職校“雙師型”教師,促進“校企合作”。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校企合一”或將成為專業院校發展的風向標。
教師企業實踐流于形式?關鍵要落實內容
眾所周知,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前進行實習,由于其形式陳舊不變、時間倉促短暫以及各種評價監督體系松散,致使多數實習淪為一紙學分的附庸。
國內風靡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其出發點毋庸置疑是好的,然而實際上在具體實行階段卻效果不佳,不少教育內容徹底淪為形式教育。“去企業充電”、“了解企業最新動態”,絕對不僅僅是表面的、膚淺的了解,只有真正作為企業的一分子,才有可能深入熟悉企業化運作的思維。
職業院校“理想國”:“校企合一”成愿景
根據本次《規定》的指引,企業與教學緊密聯系的專業院校,即將成為職校發展的新風向。建立學校與企業長期合作用人機制,使企業主管人員能夠靈活往來于學校與企業之間,從此形成良性循環,這將是實現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強有力的服務。
或許在不遠的未來,職校學子能夠僅僅因為課堂優異的表現,就受到同時擔任企業高管的教師的青睞并直接錄取,這樣理想化的培養教學模式也并非遙不可及。如此,職校學子的學習熱情想必也會更加高漲。由“校企合作”到“校企合一”,將成為職業學校發展模式的有益探索。八維教育正是此愿景最忠實的踐行者。
八維教育致力于創辦“企業化的職業學校”,自身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也正是因為八維教育學校自身就脫胎于企業,從1996年一路走到現在,從企業中孕育學校,學校最終反哺企業。作為一所專業院校,學校的最大亮點在于:采取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運行模式,使在校師生時時刻刻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
職業學校教師強制企業實踐,實際上需要考慮到諸多因素,例如企業的接受態度及實際接納程度,職校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問題,以及教師本身的認可程度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做更加細致的考量。否則,一席規定,很可能淪為紙上談兵。
上一篇:“學霸”是一座未經開發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