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高校專業建設和調整一直是熱議話題,據相關數據了解到202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179萬,較1999年擴招前的84.7萬增長了近14倍,但2024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落實率僅為55%,創歷史新低,而2025年應屆高校畢業生達到將近1222萬人,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需要保持在3000萬以上,還有大量的農村轉移勞動力需要實現穩定就業,這可以讓我們預見2025年的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然而無論求職人數是否增加,無論經濟環境是否變差,想要就業,就要學會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當“最難就業季”再次出現,我們需要的不是焦慮,而是對當前社會趨勢的清醒認知并隨之持續進化。
在新時代背景下,就業的思維已經轉變,需要廣大家長、學生洞察行業發展形勢,明確未來規劃。選對行業,學對技能,優質就業將快速實現,而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具有特定職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使學生能夠快速適應某一職業崗位的工作需求。在傳統觀念中,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似乎矮人一截;從教育資源的角度來看,國家也更側重于普通教育。但是,隨著中國高端制造業開始崛起、AI等數字技術突飛勐進。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紫領”人才以及新興服務業中的技能人才產生了大量需求,這說明了未來人才培養的模式已經發生改變,技能型人才的價值越來越高。職業教育的興起將助力技術人才的培養,對于填補人才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蘇宿遷八維學校在探索針對IT領域、符合研發工程師成長的人才培養模式時,考慮到IT產業的崗位特點、借鑒了“雙元制”的教學優勢,實現了學生在校期間“真戲真做”,而非“假戲假做”,這里的關鍵在于為學生積累項目經驗、提升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江蘇宿遷八維學校把企業一線熱點行業的項目引入學校來,如智慧零售、電商直播、在線教育的項目,按照真實企業需求、客戶痛點,讓學生完成從需求分析、系統架構設計、代碼研發、測試、上線部署等軟件的全生命周期過程,用生產性項目、生產性實訓過程,還原真實生產,實現“真戲真做”的項目經驗積累。 ·
江蘇宿遷八維學校緊隨時代行業發展變化,開設了十五大專業,包括開發類——軟件工程專業、全棧開發專業、云計算專業、網站工程專業、網絡工程專業、大數據專業、人工智能專業、物聯網專業、游戲專業、移動通信專業;設計類——傳媒專業、建筑專業、網絡營銷專業;語言類——高級翻譯專業、國際貿易專業,這些學科均是發展前景廣闊、市場需求量大、高精尖的專業。
江蘇宿遷八維學校開設的專業都是高精尖專業,但江蘇宿遷八維學校學苗的起點并不是特別高,如何能把這樣的孩子培養出來,解除師生思想上的封印尤其重要,因此“人人皆可高效、快樂成才”就成了江蘇宿遷八維學校的教育理念。
(1)“人人成才”:人的潛力無限,教育的潛力亦無限,每個學生都是一座寶藏,破除了學生的“主體性障礙--我很笨”,八維職業學校堅信人與人之間智商無差異,為教好每一個學生,研發出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模式與課程體系,推動教師在完成自我修煉的同時,引導學生不斷挖掘潛力;
(2)“高效成才”:破除了“客體性障礙—知識難”,所有的知識都是簡單優美的,學好知識,一定要有方法,方法突破了,效率才會提高;
(3)“快樂成才”:破除“關系性障礙—學習苦”,八維職業學校獨有的“以案例為基礎的成就驅動教學法”、 “班級陣營”、“小組結對子”、“日pk”、 “教學游戲化” 、“理解記憶化”等教育教學方法,都在不斷挖掘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江蘇宿遷八維學校從運作模式上將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模式,促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優勢互補;在校園建設上,進一步完善功能區,為教師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在一線城市建立多個實訓中心,為學生提供更高起點的起步平臺、更優質更多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