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說:“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
確實,說話很容易,因為是本能。
但會說話卻很難,因為那需要本事。
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句好話暖人心窩,一句壞話讓人心寒。
你說什么樣的話,你就是什么樣的人。
會說話的人,不傷害別人、讓別人舒服的同時,更懂得不委屈自己、讓自己舒服。
會說話,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情商。
會說話的人,懂得認輸
《奇葩說》第五季中,有這樣一個辯題:“情侶吵架,到底應該是誰錯誰道歉?還是男生先道歉?”
詹青云說:
女生先道歉,或是男生先道歉,都比誰錯誰道歉強。
在混亂秩序中,分不清對錯的時候,有一個人為規則來打破僵局。
就好像我們國家的汽車都靠右行,有的國家的車都靠左行,左和右不一定誰更好,可是都比誰快誰占道好……
我們無論是吵架還是道歉,都是為了讓關系更親密。
在一段親密關系中,雙方吵架,如果其中一方選擇主動認輸,可能并不是因為他錯了,而是他希望彼此能盡快從混亂的秩序中走出來。
反之,如果雙方非得爭個你死我活,誰都不讓誰,即使到最后有一方吵贏了,但感情也可能吵沒了。
畢竟,在情感世界中,“愛”比“理”重要多了。有時候,認輸并不是認慫,反而是為了贏得比輸贏更重要的東西!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位武士手里握著一條魚來到一休禪師的房間。
他說:“禪師,我們打個賭,你說我手里這條魚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說是死的,武士會把手松開;但如果他說是活的,武士一定會暗中把魚捏死。
于是,一休說:“是死的?!蔽涫柯犕旯笮?,松開手,說:“禪師,你輸了,這條魚是活的?!?/p>
一休淡淡一笑,說:“是的,我輸了!”
一休表面上是“輸”了,但實際上他“贏”了——他救了那可憐的小魚一命。
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才是真正會說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