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互聯網新興業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產業格局,從人工智能、5G應用到云游戲、智能穿戴設備,應用場景不斷拓寬,創新技術不斷落地,催生出一個個“真香”領域。面對這一輪科技變革的機遇,求職者該如何應對?
當前,我國互聯網發展穩中有進,5G網絡、算力基礎設施和域名規模持續領跑全球。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9613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較前5個月提升2.2個百分點。此外,據中國互聯網絡中心(CNNIC)今日發布的第5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5G網絡,輕量化5G已實現全國縣城以上連續覆蓋。在算力方面,全國算力規模躋身全球前列,“.CN”域名保有量達2085萬個,連續11年居于全球第一。我國互聯網企業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上半年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達485.6億元,同比增長2.6%,重點從應用層向底層技術攻堅轉移,聚焦大模型、AI芯片、操作系統等硬科技領域。多個互聯網大廠宣布未來將投資巨額于建設云和AI基礎設施方面,在金融、醫療、制造等多個行業實現深度賦能,助力產業智能化升級,提升研發與生產效率。綜合來看,我國互聯網新興業務的蓬勃發展不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也催生了大量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那么,哪些領域在這些新興行業的帶動下,成為求職者的熱門標的呢?
在互聯網行業新興業務的帶動下,AI、云計算、游戲等領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近半年來表現亮眼。AI和云業務正成為科技領域的亮點。《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備案產品已達346款,DeepSeek等頭部應用全球活躍。另據相關平臺預計,受益于AI推理需求的爆發式增長,阿里云增速將從18%大幅提升至23%。這一增長背后是AI模型從訓練走向規模化的顯著趨勢:谷歌處理的AI任務量(Token)從5月的16萬億飆升至7月的33萬億,字節跳動達15萬億,阿里也預計達到4-5萬億。騰訊云和百度云同樣表現不俗,增速預計在21%-28%之間,盡管如此,阿里云仍以最大體量穩居領先地位。在AI應用層,各大巨頭紛紛加速布局、各顯神通。在7月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騰訊發布首個開源3D世界生成模型“混元世界1.0”,并預測“智能體”與“AI融入物理世界”為未來趨勢;阿里巴巴推出整合地圖、比價、支付功能的“夸克AI眼鏡”,計劃年底上市,同時開源性能對標Gemini 2.5 Pro的Qwen3系列模型,并升級視頻生成模型萬相2.2;京東將大模型更名為“言犀”,效率提升30%、成本降低70%,并廣泛應用AI數字人進行直播;快手則憑借Kling AI吸引超4500萬用戶、服務2萬多家企業,正推進付費會員商業化進程,標志著AI已全面進入“實干創收”階段。此外,還有游戲行業今年以來也備受關注。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騰訊、網易等頭部廠商憑借《蛋仔派對》等多個爆款產品持續發力,推動業績強勁增長——有關人士預計騰訊EBIT(息稅前利潤)將增長15%,網易更達20%。疊加AI賦能、出海勢頭迅勐(2025上半年海外收入近95億美元,同比增長超11%),游戲板塊展現出極強的盈利韌性與可持續性,成為互聯網行業中亮眼的明星之一。
AI、云計算、游戲等領域正成為科技巨頭競相鋪設賽道的“真香”領域。從大模型到AI應用開發,從云架構到游戲引擎,相關技術與產品能力正在重塑產業格局,成為未來幾年職場競爭的“硬通貨”。不用擔心被AI搶走“飯碗”,學會AI技術,走遍天下都不怕。眾多企業正廣泛應用AI替代客服、基礎內容生成、部分設計乃至醫生問診導流等重復性高、成本高的工作。更值得關注的是,“AI Agent(AI智能體)”正被各大平臺大力推行,它既是提升效率的超級助手,也可能成為某些崗位的潛在競爭者。在此背景下,理解AI Agent的技術范圍,學會與其協同工作,正迅速演變為職場新剛需。巨頭財報以及行業數據的背后,是行業格局的重大“翻新”,這也給人才敲響警鐘。
八維職業學校深耕職教領域29年,緊跟市場需求,開設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十五大專業方向,龐大的實訓項目庫覆蓋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農業、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最大化滿足學生就業崗位需求的對接。
在集團文化與產業研究院的引領下,八維職業學校深入開展“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引進聯想AI工業質檢實訓室落地八維職業學校,打通實訓、實習、就業全鏈條!同時也與名企大廠展開深入合作,開設鴻蒙等課程,對接市場需求,學以致用才能真正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面對當下深刻的技術變革,唯有主動學習核心技術,積極擁抱“真香”領域,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掌握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