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222萬高校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當傳統專業與新興崗位的鴻溝日益顯現,“專業對口”在就業市場早已不是成功的唯一答案。新的就業版圖正在被數字、智能體系重構。跨境電商運營師、AI訓練師、大數據分析師等新職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場變革中,真正的競爭力不在于“你是什么專業”,而在于“你能創造什么價值”。數字時代,想要解開就業的枷鎖,關鍵在于能否打破思維的束縛,沖破專業的限制。
8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7月,全國城鎮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不含在校生)為17.8%。每年7~9月隨著高校畢業生集中進入就業市場,青年失業率往往升至年內新高。教育部數據顯示,最近四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均突破千萬。專家表示,根據數據觀察和推測,青年勞動力供給一直到2030年都會持續上漲,高校畢業生數量的上升,無形增加青年人的就業壓力。
近年來,多個部門發布了與新職業、新工種相關的目錄、清單。比如,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增設29個本科專業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教育、低空技術與工程等前沿領域。人社部發布了第七批新職業名單,包括17個新職業、42個新工種。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測試員等數字新職業、新工種正式上線。有新專業“上線”,就意味著有舊專業“下線”。很多同學苦惱,傳統專業畢業,面對數字化的招聘市場,既心酸又無力;或是從一開始就被調劑到陌生領域,對本專業既不感興趣又不好就業......其實,專業從來不是職場的唯一通行證,更不會成為限制學生發展的“牢籠”。與其困在“專業不對口”的焦慮中,不如主動拓寬思維邊界,打破專業對就業的限制,從更廣闊的視角規劃出路,緊跟時代發展,就業或許就會天塹變通途。
據了解,泛文科與傳統商科類專業畢業生面臨“人多崗少”困境,而制造業、新能源、數字經濟等行業卻遭遇“人才荒”。為了能在數字化發展中占據一席之地,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入到“搶人大戰”中。2025年,計算機、互聯網等行業,畢業生校招啟動時間平均提前15天,用人單位通過更早啟動、更高預算、更豐富的福利政策吸引優質畢業生?!耙贿厯頂D,一邊空缺”,是當前就業市場的真實寫照。未來,隨著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人才缺口將不斷擴大。并且在2024年,全國新增布點的高校專業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等工科專業位列前十,顯示出技術型人才的持續走俏 。當下的就業市場早已不是單純的供需關系,而是技能的博弈。
無論是面對轉換專業還是專業技能升級,大家總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文科專業選擇理科熱門領域,是否能適應?零基礎進入一個領域學習是否能學得明白?學哪個專業未來會更有前景?想要解決類似的問題并不難:首先,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寶藏”。比如文科專業的學生文字表達能力比較強,藝術氣息比較濃厚,可以考慮新媒體、傳媒、設計相關的熱門專業,未來可從事直播、運營、AIGC生成等相關崗位;理工科同學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可考慮數據分析、前端開發、人工智能、云計算、全棧開發等職業。
為了切實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強學生們們在未來企業項目中的適配度,八維職業學校持續完善實訓項目庫,精心開發了眾多熱門項目。其 20.1 課程體系全面向 AI 升級,11 個專業方向重點升級了 45 個 AI 項目,覆蓋了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醫療、金融、電商、教育、游戲、文旅等十余個行業,從多個維度全方位鍛造八維職業學校學子的專業技能與綜合實力。在 20.1 課程體系中,更是匠心打造了十五大前沿方向,包括游戲專業元宇宙方向、游戲專業鴻蒙方向、云計算專業、人工智能專業計算機視覺方向等,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此外,八維職業學校敏銳洞察市場變化,對人工智能 CV、人工智能 NLP、大數據、移動測試等 11 個專業方向進行全面 “AI” 升級。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緊密貼合企業崗位需求,集團與眾多知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實訓課堂,深度還原復刻項目場景,有效提升學生的崗位實操速度與技能運用精度。通過實施 “項目實訓標準化”,打通了實訓、實習、就業的全鏈條,從多個維度助力學生鍛造 “硬實力”,塑造 “軟實力”,發揮 “巧實力”。
八維職業學校憑借其前瞻性的專業設置、卓越的師資力量、緊跟時代的課程體系以及強大的就業保障,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現夢想的優質平臺。在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選擇八維職業學校,就是選擇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為自己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開啟人生的新篇章。